工业设计教育的定位

前一阵子看一则新闻,在列出的几百个不同大学专业的热门程度,工业设计的排名竟然排在30多位,对比20年前刚进大学时这个不为人知的边缘学科,不免着实感概了一番。

记得我刚入学时,这个专业的名称还是工业造型设计,可见最初它的专业范围更多的仍集中在美学层面,作为工业化制造商品流程中的人文平衡因素。而当造型两个字去掉之后,工业和设计两个本身涵盖面极广的词组合在一起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交集,大到甚至令人有些无所适从。工业设计究竟设计什么呢?但凡工业制造的东西都可以或能够设计吗?现在回想起来,至少当时的我对这样的问题是有些迷惑和茫然的。但这个空泛的词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给了我们很大的空间,在之后漫长的岁月里可以不断修正和定义这个巨大的交集。

貌似全能的设计师大概源自包豪斯时代,那时候设计师的设计对象除了建筑,就是家具和一些机械加工为主的产品,虽然尺度各异,生产制造/建造方法也各不相同,但相比今天来说,这些仍是相对比较简单的产品,然而随着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化生产的分工越来越细,所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复杂,一把最简单的手工螺丝刀有3个部件,轮滑旱冰鞋大概有35个部件,一台喷墨打印机有200个部件,一台小汽车大概有10000个部件,波音777这样的飞机有甚至超过13万个部件,当面对这样复杂的产品,任何一个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恐怕都不足以直接胜任设计工作。在面对不同的产品设计时,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可能包括“真正的”材料工艺学(从各种塑料/橡胶/金属合金,一直到碳素纤维等合成材料),结构力学,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电子和半导体,声学,光学等等等等,这还不包括针对所涉及产品的应用领域可能需要知道的财务,医疗,物流,烹饪,运动,交通等等行业/领域知识。一个仅仅接受过通才教育的设计系学生面临的困境将是:除了一些简单的不具时代性的产品之外,要不是什么也设计不了,就是只能回到“造型”的时代。

所以现在的确值得重新审视工业设计教育的定位,学位专业的工业设计教育和产业界的对接是很弱的,除了走专业的学术研究道路,就得深入一个行业,另行学习很多这个行业的专业知识,才能真正胜任这个行业的专业设计工作。而这就是多年来建筑学专业的教育模式,即便如此,超高层建筑,工业建筑等特殊细分领域恐怕仍需要专门的建筑设计教育,但是,工业设计的行业覆盖面远远超过单一建筑领域,使得仅凭单一专业科系难以培养出符合各细分行业要求的多样化的合格人才。可行的解决方案大概有以下几个:

  1. 加强在中学阶段美术教育中的设计基础教育,三大构成之类的基础训练并不依赖于其他前导学科,没有必要放到大学阶段从零开始,完全可以在中学乃至小学阶段就整合融于美术教育之中。
  2. 每个大专院校的工业设计专业应与本校的其他特色专业优势相结合,专耕一个或多个细分领域,形成差异化的特色优势。如专注于3C电子产品设计,软件界面设计,交通工具(外形/内饰)设计,五金工具设计,家用电器设计,家具/家居用品设计,医疗设备设计,包装设计等等。
  3. 将通才教育的资源和重心放到面向所有其他工科专业的辅修专业上来。工业设计具有成为一门可与多学科整合的工具性课程的天然禀赋,如果现实里许多产品的研究开发确实主要依赖于工程师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那么为什么不培养他们了解和掌握工业设计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而要站在其对立面与之争夺对产品研发的主导权呢?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跳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