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破·地狱》有感

这是一部难得的好电影——在我看来。

豆瓣上,它的评分是8.3,在2024年的华语电影中排名第三。四成的豆瓣网友给了5星,即便如此,仍有0.7%的网友打出1星,不过这种极端的差异恰恰客观而生动地反映出多样性的存在。

我并不把它当作是一部讨论女权主义的电影,这只是影片故事向我们展示生活本身复杂性的一个方面。在涉及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的脑海里不由自主浮现出了太极图的形状,这是我能想到的最接近完美而充满哲理的图形——世间万物往往在矛盾的冲突、共生和转化下存在。“辩证”在这里都是一个不足以充分表达这一概念的充满局限的词汇。

传统与现实

我们每个人都受传统的影响,或多或少,并且对每个人来说,传统都有着各不相同的内涵,全盘接受和全盘否定是对待传统的两个极端。许冠文扮演的Hello文继承了喃呒师傅的传统技艺和观念,其中就包含了对女性的歧视,这是他和传统的局限。这种局限自有其演化的过程和历史缘由,但在身为父亲和师父的角色时,这使得他在和女儿相处以及起初与需求特别的女客户甄小姐打交道时都产生了明显的观念分歧和矛盾。

这种分歧也明显存在于电影角色和部分观众之间。

很讨厌Hello文这种男性角色,自大、傲慢、爹味、不尊重人、心理脆弱,全世界谁不按他那套三观来行事他就给谁甩脸,再不行就死给你看。

—— 第十九条小金鱼

显然不是所有观众都能意识到角色的背景对人物设定所施加的影响,以及一个角色并不必须符合某种给定的价值观或人格特质,或许影片的创作者认为人物符合角色和故事背景所约定的真实性更为重要,这是一种不同个体各自认为的”应该“之间互相冲撞产生的矛盾,在现实中其实非常常见,因为我们都太容易把自认为的”应该“当作天经地义,这是我们每个人的局限。

传统是文化的沉淀,由于生命有限,当成长需要在代际间延续,传统的继承就不可或缺。只不过在今天的现实中,可继承的传统未必来自于同一血缘、民族和被框定的文化共同体。多元文化的交融使得”外来文化“及其“传统”所主张的价值观在文化的冲突和竞争中亦有机会胜出而占据人心,这无疑会对某些与我们固有相关的传统造成冲击。

喃呒师傅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Hello文不可谓没有“工匠精神”,尤其家境也属一般,在谋生的压力和现实环境中坚持祖师爷的教诲实属不易。恐怕不少苛刻的观众未必能共情现实中香港社会的生活压力和同侪对Hello文行为的影响和观念的塑造,影片中Hello文一方面受后辈搭档道生的“生者超度观”启迪,一方面在面对儿子志斌在家族事业中“强扭的瓜不甜”的现实处境中,最终超越桎梏自己多年的传统,接纳了女儿作为平等的个体和家人,并选择女儿为自己的身后事执仪。这无疑是一个可喜的进步,也反映了影片创作者想要表达的价值取向,只是仍有一部分观众难以接受曾经如此厌女的Hello文被轻易原谅,这恐怕也是不得不接受的遗憾。

先人与生者

死者为大,这是在先人和生者之间作比较时传统伦理的选择。但在具体的现实中,已无能为力的先人们和在仍在尘世挣扎的生者们谁更需要通过祭仪得到关怀是影片涉及的另一个话题。道生作为从婚礼策划转行殡葬的新人,带着现代商业思维和实用主义态度,更重视对生者的心理和情感关怀,这是他所代表的新生代的进步;Hello文则是坚守传统的喃呒师傅,恪守着一文一武的仪式规矩,对轮回的信仰和超度亡灵时的郑重其事是他对先人和生者慰藉的方式。影片没有简单将两者对立,而是通过描述道生和Hello文从不对付到互相理解的过程,超越了单一价值观的局限,也破除了他们各自心中的地狱。

若延伸开去,无论已经往生的逝者还是尚未降世的来者,其实他们对当下的影响根本上都取决于生者们的态度与抉择。只是生者们并非一个同质化的共同体,无法接受儿子离世、希望保存遗体的甄小姐,因社会偏见而被禁见同性恋人最后一面的苏苏,对为人父深怀恐惧的道生……都是这芸芸众生中独特的一员。正如影片所说:“活人也有很多地狱,活人也需要破地狱”,无论背景、性别、性取向如何,每个人都在面对自己的困境,都如往生者一样需要被理解和解脱。而在此之前,他们努力的目标是完成与自己的和解。道生从恐惧生育到接纳新生命,Hello文从固守传统到理解新生代,女儿文玥从性别自卑到自我肯定,儿子志斌从反抗父亲到理解传承……影片在提醒观众:包容不是简单地容忍差异,而是​​深切认识生命本质的多样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芸芸众生不正是曾经的先人和未知的来者在现世的投影?

生死与亲情

无论一生是波澜壮阔精彩纷呈还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生命的终点是所有人共同的归宿。对于离去时仪式的重视历史悠远,古今不二。多数时候,这是一个禁忌话题,但当那一天如期或不期而至,它总会立时变得无比庄严而沉重,喃呒师傅们赖此为生。仪式是亲情的表达和寄托,但终究不是亲情本身。初初转行的道生曾对奠仪的繁文缛节和郑重其事不以为然,可他并非真的漠视仪式的神圣感,相反,作为文职的经理,他更重视和善于洞察在世家属的切身感受和情感羁绊,生死的仪式与真切的情感之间究竟孰轻孰重?

一如Hello文曾指望志斌子承父业,志斌也希望给自己“是块读书材料”的儿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他多年困守于父亲为他设定而他自己并不认可的喃呒行当,终于不惜在父亲中风之后需人照料时依然选择举家移民,这是一种由价值分歧引致的忍无可忍,它使Hello文的生活就此坠入深渊。所幸女儿文玥虽然蒙受者来自父亲迂腐观念的污名,但她倔强地承担起亲人的责任,也和道生一起最终促使Hello文摆脱了成规的束缚,接纳与包容让亲情成为全家最后的救赎。

在迎接那一天到来和那一天真的到来的时候,常常伴随着重大的亲情变故。人们总说很多东西只有在失去时才懂得珍惜,世上固然有许多类似Hello文与儿女之间冰释前嫌的例子,但也不乏维系多年的亲情抵不住变故的冲击朝夕间分崩离析烟消云散的故事,仿佛地狱真的就在那里,破与堕只在一念之间。

留下评论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跳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