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原罪

PMD:
我突然想到一个关于消费产品的问题: 随着人类更加富足,我们可以更快地更新消费品(排除过度消耗资源的不道德因素)。但是一个极大的限制是:我们不知道怎么处置旧的那款,于是就无法买新的。

所以,以后卖产品的是否应该把回收旧的产品integrate到新品的销售过程中?比如,我去年才买了打印机,现在又想购买和iPad的Air Print功能对接的新款,或者是李小龙纪念版打印机。但是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我的旧打印机(比如我觉得寻找二手买家非常麻烦),这就限制了我购买新的那款。如果我知道我用了一年的旧打印机可以按6折 trade in,那么我就有动力购买新的了。现在回收旧产品的方法主要是二手买卖和黑市,为什么公司不把这个渠道囊括进来呢?

好像少数商家,比如苹果有这种trade in的服务。现在没有很多人这样做的原因,是否是因为回收再利用的技术不发达,还是我们的自然资源太便宜了?

Frank:
我想这里有一个环境成本的问题,当一件产品被设计生产出来的时候,它的生命周期终结时回收处理的成本就已经大致确定了,但是在现行制度下制造商根本无需负担这部分成本,因而当产品真的需要回收处理时,就面临着找不到人愿意负担处理成本的尴尬境地,谁愿意做一件只有付出没有收益的事情呢?另一方面,工业化大生产的特性决定了当一件产品以流水线的形式(在今天可能要适用比流水线生产更高级的供应链管理概念)生产时它的制造成本远远低于近乎原始的人工维修、改装及更新,从而使得人们更倾向于丢弃有些许问题、不满,或者显得有些陈旧、过时的产品而购买新的,这也同样由于今天我们是以极低的价格(仅仅略高于开采成本)来计算许多需要千百万年才能在这个星球上生成的资源,这些被严重低估的资源和材料在产品的成本构成中所占的比例微不足道,所以没有谁会珍惜功能、设计、技术上已经过时的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是对我们子孙后代的一种掠夺,而可悲的是他们还未出生而根本无力反抗。今天当中国以世界工厂的身份向全球输出工业制成品,同时也等于在大量贱卖同属这片土地上千百年后的子孙万代的资源,而美国所付出的不过是多印几张绿色的纸片,所以尽快完成经济结构转型并倡导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是今天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另外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是从制度面着手,试想如果所有产品用到的材料都非常昂贵地回归它本应有的价值,那么制造商就会尽力设计出功能易于升级改造和翻新的产品,就像足金首饰过时了人们也不会扔掉,大不了熔了重新打一款新的,如此每个产品才更像一个可以有机生长进化的个体而更长久地与我们共存在这个世界。那时候翻新、改造、回收的成本和产品的价值相比都已经显得微不足道了。

留下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跳至内容